【跟Harry哥哥學直笛】 – 經濟日報2014年4月22日 2018-02-25T07:07:13+00:00

【跟Harry哥哥學直笛】 – 經濟日報2014年4月22日

撰文:胡麗珊
欄名:樂爸媽

早在 14 世紀普及的直笛,原是木管樂器的始祖,有大量的樂曲可以吹奏。音樂教育工作者王者匡便以直笛開啟兒童學音樂之旅,他笑謂愛樂器沒有架子、夠簡樸,而且音色有特別韻味,尤其用來吹民謠時,能貼近孩子的心靈世界。

王者匡(Harry 哥哥)是著名魔術師兼兒童節目主持,早在 1986 年推出首本教授直笛(Recorder)的教科書《Harry 哥哥教你吹直笛》,書已改版 6 次,幾代小學生都用此書涉獵直笛,Harry 哥哥 18 歲在英國獲得聖三一音樂學院直笛院士,直笛他是第一種學習的樂器,他爸爸在 50 年前已推廣親民但專業的直笛賽事。「笛子音色很有味道,吹出來有層次,故一直熱愛至今。」


Harry 哥哥向小朋友示範,讓她們感受樂器美麗的音色。

他笑謂香港人把直笛稱之為牧童笛,是美麗的誤會。笛的法文是木笛,在台灣很普及,當地人叫它直笛,與牧童全沒有關係,只是外形簡樸,更讓人聯想它是玩具多於一種樂器,其實直笛與其他樂器同樣有它的特色,且可以考級。

Harry 視直笛是自己學習其他樂器的啟蒙者,推動他學習很多管樂器。而身為第一代直笛老師,今天已桃李滿門,不少著名唱作歌手都是其學生,他記得當年有位 6 歲已跟他學笛的孩子,會考只有 6 分,但他每年在音樂校際賽事都拿冠軍,後來在演藝學院以獎學金到荷蘭深造直笛,現在是本地前 5 名頂尖直笛樂手。「所以樂器是無分貴賤,只要孩子熱愛,任何樂器如口琴、直笛都可叫他們發揮。其實我的學生已延伸到第五代,我希望為笛子抱不平,找回它的價值。近年見到外國兒童樂器製造兒童直笛,加上我細仔只有 5 歲,與他相處時,也令我萌生教幼兒直笛的方法。」


Harry 哥哥早在 86 年已出版本港首本教授直笛的專書。


不同種類的木製及塑膠直笛,可吹出不同音色。

他教親子班,會帶來不同種類的直笛,先用熊公仔與小朋友玩遊戲,介紹直笛有不同朋友仔,例如媽咪用的低音笛、老師用的高音笛,及小朋友用的 Precorder。

粉紅色 Precorder 來自美國,笛身有連接洞口的 7 條坑,是供手指沿着找對洞口,而吹氣嘴位較正式笛子扁一點,小朋友不用很大力已可吹出音。5 歲的靖雅和 3 歲半的 Tanya 與媽媽們一起學吹笛,Harry 教她們拿笛要由左手托住、右手按洞,用輕力吹氣。再以呈現爬山故事情景的「駱駝隊」歌仔,引導學生明白長短及重低音變化。靖雅領悟快,已吹到兩粒單音,故 Harry 示範用 8 拍長短音吹出簡單旋律,請小朋友跟拍子吹入單音,一起合奏。「我不會很正經地灌輸樂理,但他們愛模仿,過程中已明白節拍,吹奏時的快慢和感覺。每一堂我都與他們玩音樂,幼兒能按洞及吹到已不容易,故要很多鼓勵。吹笛子同時運用左右腦分辨樂曲,左腦負責判斷到音準,右腦判斷靚聲,分辨美感則要透過多聽多模仿。」


粉紅色 Precorder,有不同坑紋連接洞口。

貼近童心

吹笛時小朋友直接聽到笛聲,音色有種空靈的感覺,呈現出一份魔幻感,一起學習的 Tanya 媽咪小一時學過直笛,這天才知道吹笛是用舌頭發力。「第一堂已可以看懂簡譜,吹到歌仔,故很有成功感。」媽媽不會讓囡囡太快學樂器,但希望她參加與音樂有關的課程,讓她先有節拍感,才去正式學樂器。「直笛結構精密,要學上去一點也不簡單。它的音色和諧,很貼近小朋友,吹起來令人心境平和。」

Tanya 和媽咪一同上親子直笛班,很享受課堂。

Harry 謂造詣愈深的笛手,常讓人感覺他們在用笛學禪,為人不愛張揚,謙卑且很收歛。「笛手比較愛自己吹奏,在笛聲中心神奔馳。直笛因是木管樂器始祖,故有自己的特色樂曲,它在西歐源遠流長,去到不同地方,樂手會用它演繹出不同風格,如吉卜賽民歌、東歐民謠,彈琴未必能彈出味道,用直笛吹出來便很悅耳。它是家庭樂器,故一家人學吹會感到很溫暖。」Harry 的 5 歲細仔跟其日籍小提琴家太太自小學小提琴,已有 3 級水平。他笑言平時只與他玩音樂、講故事,讓他發揮想像力。「學樂器最大好處是鍛練小朋友自律性,學樂器的小朋友學其他事,都會較人專心一點。但重點是他們愛上樂器,故幼兒應涉獵多些樂器,再由興趣入手。」


音樂啟蒙班會用不同樂器如響木、水果沙錘及鋼片琴,教小朋友簡單合奏。